某个时期,贸易活动的特色“商业、战争、海盗三位一体”。这时国家认为谁能独占价格最贵的商品,谁就能够成为最富强的国家;各国未获得珍贵商品,经常不择手段,贸易往往沦为抢劫行为,这种行为甚至与国家权力相连,而变成一种爱国行为。最符合该描述状况的是( )
A.13世纪,威尼斯与阿拉伯的贸易关系 |
B.15世纪前期,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朝贡贸易 |
C.16至17世纪,英国与西班牙、荷兰的贸易竞争 |
D.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中国沿海的贸易策略 |
下图为我国古代关中地区水利图,下列关于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片中的地域为战国时期郑国统治范围 |
B.图中“河水”为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 |
C.图中的三条人工河道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
D.秦汉时期我国已经高度重视农业水利事业 |
公元前634年,齐国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封制渐趋瓦解 | B.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
C.齐鲁始封君都是王室成员 | D.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 |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一个‘小零件’,一个操作对象。为了使被挤压的心灵获得自由,人们重新开始寻找上帝。”在此背景下西方兴起了
A.古典主义文学 | B.浪漫主义文学 |
C.现实主义文学 | D.现代主义文学 |
“……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
A.“混合经济” | B.斯大林模式 |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 D.“新经济” |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增进友好的程度,非但没有在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 | B.罗斯福新政 |
C.斯大林模式 | D.经济互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