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的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体现此新思潮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 B.国民党"一大"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双十协定》签署 |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①②④ | D.③④①② |
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妥协行为不满 |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 D.英国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
|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
|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
|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