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进而认识到原子的组成是( )
A.中子和电子 | B.质子和电子 | C.原子核和电子 | D.分子和电子 |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
B.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
C.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
D.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处,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后,又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
A.像变小,像距变大 | B.像变大,像距变小 |
C.像变大,像距变大 | D.像变小,像距变小 |
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
B.冰的熔化过程需4min |
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 |
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