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
|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 C.“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
|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
| B.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 |
| C.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
| 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 |
| C.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 |
|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
|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
|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
|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
|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 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
|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
| 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