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
D.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
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
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
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租佃式经营 | B.田庄式经营 | C.自耕农式经营 | D.井田制经营 |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