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一蛋白复合物 |
D.癌变细胞在丙细胞的作用下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
右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Ⅲ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
B.Ⅱ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
C.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二阶段 |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类囊体 |
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CO2、葡萄糖 | B.丙酮酸、葡萄糖、CO2 |
C.CO2、丙酮酸、葡萄糖 | D.葡萄糖、丙酮酸、CO2 |
下图甲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 |
B.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 =" n1=" m4= n4 |
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
D.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 n1>0,m2=n2>0 |
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
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