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具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在下列细胞中存在的是( )
A.乳酸菌细胞 | B.小球藻细胞 |
C.肝细胞 | D.棉花叶肉细胞 |
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 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
B.Ⅱ-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
C.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
D.Ⅱ-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医学专家将含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注入人体表达后使人获得免疫能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抗原基因在体内表达时需要RNA聚合酶 |
B.重组质粒在内环境中表达后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
C.病毒抗原基因与质粒重组时需要DNA连接酶 |
D.注射DNA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
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 |
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
C.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
D.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是只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
C.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
D.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
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
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
B.在动物体内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 |
C.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
D.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