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接种前,2-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 |
B.沙门氏菌所发生的突变对其本身是有害的 |
C.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致突变剂是否存在无关 |
D.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 |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 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还可能发生变异 |
B. |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
C. |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
D. |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
B. |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
C. |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D. |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
B. | 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
C. |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D. |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 | 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 B. | 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
C. | 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 D. | 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
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 | 组织培养 | B. | 细胞杂交 | C. | 显微注射 | D. | 核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