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O2等污染物有重要意义。
(1)用CO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① CH3OH(g)+
O2(g)=CO2(g)+2H2O(l) △H=-764.5kJ/mol
② CO(g)+
O2(g)=CO2(g) △H=-283.0kJ/mol
③ H2(g)+
O2(g)=H2O(l) △H=-285.8kJ/mol
则CO(g)+2H2(g)=CH3OH(g) △H=__________kJ/mol
(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上述合成甲醇反应的速率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
①P1________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mol L-1)-2;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a mol CO和2a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某科研小组用SO2为原料制取硫酸。
①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②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可制得硫酸。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写出开始时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化合物A、D、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B、C、E中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其中A和B的反应是一种重要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反应。据此判断:
(1)化合物A、C、F含有的相同的元素是 。
(2)化合物C化学式为 ,化合物A的水溶液显 性。
(3)C的水溶液和D的水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理由是什么?
有三种透明且不溶于水的坚硬固体,A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能得到一种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标准状况时测得此气体密度为氧气密度的1.375倍。B固体能溶于苛性钠溶液,再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时,析出白色胶状沉淀,此沉淀干燥后,得到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它是一种比碳酸还弱的酸。将B与石灰石、纯碱按比例混合加热后,能得到C,C在高温时软化,无固定熔点。
根据上述事实,判断A、B、C各为何物。
A;B;C。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氮化硅中添加氧化铝,用氧原子取代一部分氮,用铝原子取代一部分硅,通过常压烧结即成为新一代无机非金属材料,叫氧氮化硅铝,即赛伦(Sialon),化学通式为Si6-xAlxOxNy(x:2~4)。
(1)判断赛伦属于晶体类型,并且有等特性(至少写出三种)。
(2)化学通式里y值为(用含x的表达式或某一具体数值表示)。
1985年,科学家发现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图C),因此又叫足球烯。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图D),图A、图B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黑点或小黑圈均代表碳原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常温下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比金刚石和石墨活泼?____________(填“活泼”和“一样”)理由是 。
(3)由下边石墨的晶体结构俯视图可推算在石墨晶体中,每个正六边形平均所占有的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 。
(4)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填数字)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的任两个C—C键的键角都是 (填角度)。
(5)燃氢汽车之所以尚未大面积推广,除较经济的制氢方法尚未完全解决外,还需解决制得H2后的贮存问题,在上述四种碳单质中有可能成为贮氢材料的是 。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2、3周期的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