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是指城市的资源赋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是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体。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高低可以用综合承载力指数表示,其数值越大,代表相关指标的承受压力越大。下图示意北京市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现象,与北京市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所反映状况吻合的是
①冬季雾霾天气增多 ②公共交通乘用比例上升
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减少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资源开发力度过大 | B.环境破坏程度加大 |
C.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 D.城市人口数量剧增 |
下列做法,能降低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的是a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网
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④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我国华北某城镇略图,回答9~10题。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是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有关该城镇钢铁厂区位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平坦,利于建厂、节省投资 |
B.交通便利,利于能源输![]() |
C.靠近城区,便于工人上下班 |
D.处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污染较小 |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 B.14.3% | C.0.9% | D.5.7% |
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
读我国不同海拔(a)、相对高度(b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I为分布频率、II为发生频率、III为频率比数,读图可知
A.从a图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阶梯界线海拔较高的位置 |
B.从a图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C.从b图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D.从b图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阶梯界线海拔较低的位置 |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3~5。该农作物最有可能的是
A.春小麦 | B.早稻 | C.晚稻 | D.冬小麦 |
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比较,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
A.短、热量 | B.长、热量 | C.长、光照 | D.短、光照 |
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的是
A.寒潮频繁来袭 | B.台风肆虐 |
C.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③和④ | D.④和⑤ |
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