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态安全与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密切相关。陕西省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比较脆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陕西省简图”和“陕西省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图”。

材料二 图3为“陕西省1978一2006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或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变化趋势”图。(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容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生态承载力是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差就是生态盈余或赤字,二者之商就是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通常用来表示生态安全程度。)

(1)据图1描述陕西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图中A点的年降水量可能为(      

A.345mm B.455mm C.550mm D.610mm

(2)读图2分析陕西省自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据材料二分析,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相比,生态足迹的发展变化特点是              。陕西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是      ,这说明                                     。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哪些?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
(3)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干旱一般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次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产业。
(2)第一次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2)洞庭湖湿地有何重要价值?
(3)“洞庭湖湿地的保护”最主要的措施是
(4)请就“洞庭湖湿地的合理开发”谈谈你的看法。

下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 _________________灾害带与_______________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3分)
(3)根据各图判断,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分)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地区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2分)
(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