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途径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方海航道抵达冰岛,在冰岛开展为期5天的访问和调查活动,再经挪威和丹麦的公海海域从北冰洋高纬地区返回楚科奇海,经白令海返回,总航程预计为17000多海里,共计90天,预计9月29日返回上海港。完成下列各题。下面四幅图中,与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时间最接近的是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总航程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从青岛出发时,青岛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B.在冰岛开展访问调查活动时,会遇到漫长的黑夜与短暂的白天 |
C.返回上海港时,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青岛的正午太阳高度 |
D.青岛的日出时间总是比上海的日出时间早 |
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主要原因是()
A.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 B.开发历史时间的不同 |
C.人口分布数量的影响 | D.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不同 |
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
C.规模的全球性 | D.过程的不可逆性 |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题。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 B.河流中下游地区 |
C.湿润地区 | D.外流区 |
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融雪洪水 |
B.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
D.长江中下游地区——冰凌洪水 |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题。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 B.寒潮、沙尘暴 |
C.台风、暴雨 | D.洪涝、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
A.②⑤ | B.③④ |
C.②⑥ | D.③⑦ |
中新网乌鲁木齐2011年6月13日电 新疆哈密地区爆发严重蝗灾,危害面积达350万亩。蝗灾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还与气象灾害有密切关系。据此回答题。与蝗灾相关联的另一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 B.干旱 | C.雷暴 | D.冰雹 |
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 B.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
C.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 D.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