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亚洲博鳌论坛于2013年4月6日在海南召开。与会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煤炭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材料二:图为“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图。
(1)①-⑥表示煤炭开发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不良影响,请选择填空。
①太阳辐射增强 ②地面塌陷 ③臭氧层空洞 ④酸雨 ⑤全球气候变暖 ⑥引发滑坡、崩塌
A.___ ___ | B.___ ___ | C.___ ___ | D.___ ____ |
(2)简述酸雨产生的危害。___ ___
(3)煤炭利用过程中,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的具体措施有___ ___。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图A 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图 B 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表为图A 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 A 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6 分)
(2)比较图 A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8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珠三角农业类型的转化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贵州省简图贵阳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1)说出乌江的河流水文特征。
据新华社电:因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在贵州一些地区,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目前约有45万人需易地移民搬迁。
(2)分析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说出解决措施。
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按加工层次,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
(3)简述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近年来,贵州各地在“多彩贵州”整体品牌引领下,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4)结合贵州省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下列旅游品牌形成的原因,完成下表。
旅游品牌 |
形成原因 |
“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 |
|
“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 |
|
“红色文化·续写遵义红色经典” |
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下角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3)指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