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 juān):免除 ②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宦官担此任。 ③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对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用:运用。 |
B.若辈舞文久,罪当死当:判罪。 |
C.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延:邀请。 |
D.郡民诣阙乞留诣:前往。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为政纤细周密”的一组是 ( )
①锄豪强,植良善 ②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③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④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⑤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⑥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难治之州得有能治之人。况钟到任伊始,略施计谋,就让那苏州的“贪虐庸懦”者现出原形,自此吏治为之一新,官员皆守法。 |
B.以前,太监侵官、将卒虐民的情形时有发生。况钟到任后,这些人都有所忌惮,不敢放肆。 |
C.况钟在担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邹亮就是他推荐奏明朝廷的,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 |
D.况钟治理苏州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曾两次因任期满了离职,当地百姓都向皇上请求让他连任,均得到应允。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
(3)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根据语境,说说下面一段文字中孔子说的“鸡”、“牛刀”分别比喻什么?孔子说“割鸡焉用牛刀”有什么含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鸡: 治理小(武)城(教化百姓) 牛刀: 礼乐(弦歌、音乐)
“割鸡焉用牛刀”:礼乐用于治理小城而不是用于治理国家,亏了。表示惋惜。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叛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重金收买 |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
C.高祖以丁公徇军中徇:杀 |
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多:赞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B.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C.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
D.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
B.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
C.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
D.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在项氏手下为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 |
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下。 |
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杀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 |
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 |
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 |
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人明白礼仪并引以为戒。 |
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 |
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呼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子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日:“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承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
B.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
D.故圣人之所贵贵:重视,崇尚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②退而耕于野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④⑥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2)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22分)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巍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范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台谏论执中过恶,而执中犹迁延固位。修上疏,以为“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未几,执中罢。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摘自《二十四史·欧阳修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诲:教导、指教 |
B.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游:交往 |
C.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尚:崇尚 |
D.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诘:查办 |
下列全部表现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①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
②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
③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④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为圣德之累
⑤凡如是者辄黜
⑥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勤奋好学,很早成名。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等到成年时,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
B.欧阳修与名流交友,以文章著称。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互为师友;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以文章名扬天下。 |
C.欧阳修嫉恶如仇,深得皇帝信赖。论事切直了当,嫉恶如仇,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 |
D.欧阳修多次遭到污蔑、诋毁。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 |
把文中划线文言句子(1)翻译成现代汉语,(2)句用/断句。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
C.民不胜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记,没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
B.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
C.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
D.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已学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