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 。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2)江苏省的工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读图分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示区域中西部湖泊多的原因。
阅读分析某岛国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方法,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该国地形图
材料二:2006年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 045美元,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畜牧业产值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
(1)从五带划分来看,该国属于带;从东西半球来看,该国位于半球。
(2)该国地形类型与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该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日本相似之处是什么?
(4)按生产对象划分,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分析该岛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
(5)该国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岛国颇具特点的旅游资源是。
2006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国于2006年5月24日起,汽、柴油出厂价格也大幅上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 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单位:亿吨)
(1)从左图中可知,石油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将于年之前超过50%。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地区。
(2)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中,与我国相邻的有个,其最佳输入途径是。(3)试简要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4)简述我国应对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对图乙四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沿线聚落调查后作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析a、b两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差异。
在知识经济社会,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研究和发展经费的投入、文化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与发展经费(R&D)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是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主体。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某年研究与发展经费(R&D)比较表
国家 |
R&D(亿元本国货币) |
R&D/ GDP(%) |
每百万人劳动力中从事R&D 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 |
企业投入占 R&D比重(%) |
美国 |
2 279.3 |
2.79 |
74 |
74 |
日本 |
14 794.03 |
2.92 |
85 |
72.2 |
中国 |
551 |
0.69 |
7 |
44.8 |
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技术进步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图
(1)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和的投入,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较差,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差,主要原因是什么?(4)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此,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
根据材料和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四城市年降水量和1月、7月气温
(1)图中G地的气候类型是,其周边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2)有关图中A→D四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的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都是A>B>C>D
B.一年中的任意一天,白昼时间都是A>B>C>D
C.一年中的任意一天,气温都是A>B>C>D
D.一年中的任意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A>B>C>D
(3)图中A→D四城市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受洋流影响 B.受地形影响
C.受东南季风影响 D.受西北季风影响
(4)图中A→D四城市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是,简述这种变化规律的形成原因。
(5)根据下面图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E、F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2~2月 |
3~5月 |
6~8月 |
9~11月 |
||
E城 |
平均气温(℃) |
3.6 |
12 |
24.3 |
16.2 |
降水量(mm) |
793.1 |
435 |
558.3 |
541.6 |
|
F城 |
平均气温(℃) |
7.1 |
14.2 |
24.6 |
18.5 |
降水量(mm) |
241.6 |
672.3 |
868.4 |
5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