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杂质后的水煤气主要含H2、CO,是理想的合成甲醇的原料气。
(1)生产水煤气过程中有以下反应:①C(s)+CO2(g)2CO(g) △H1;
②CO(g)+H2O(g)H2(g)+CO2(g) △H2;③C(s)+H2O(g)
CO(g)+H2(g) △H3;
上述反应△H3与△H1、△H2之间的关系为 。
(2)将CH4转化成CO,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其反应原理为:2CH4(g)+3O2(g)4CO(g)+4H2O(g) △H=-1038kJ/mol。工业上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对X、Y、Z三种催化剂进行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
①X在750℃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②Y在600℃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③Z在440℃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约1×106倍;
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在生产中应该选择的适宜催化剂是 (填“X”或“Y”或“Z”),选择的理由是 ;
(3)请在答题卡中,画出(2)中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4)合成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2H2(g)+CO(g)CH3OH(g) △H=-90.8kJ·mol-1,T℃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开始只加入CO、H2,反应10min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
H2 |
CO |
CH3OH |
浓度/(mol·L-1) |
0.20 |
0.10 |
0.40 |
①该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 (逆)(填“>”、“<”或“=”)
(5)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 。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和科技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在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存在着个σ键和个π键;
(3)磷、氨、氧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比较:
①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②N2分子中氮氮键的键长(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白磷分子中磷磷键的键长;
(4)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氨分子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杂化,该气体易液化的原因是。
向一定物质的量的Fe3O4和Fe的混合物中加50mL 2mol·L-1H2SO4,恰好使之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标况)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则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与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反应,能得到多少克铁?
在密闭容器上,放入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共A克,将容器加热至20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其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克。问容器内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各多少克?
有铝和四氧化三铁组成的铝热剂粉末,在隔绝空气中的条件下引燃,使之充分反应,把所得混合物研细,并分成两等份,分别投入到过量烧碱溶液和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前者消耗氢氧化钠mmol,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672L;后者消耗盐酸nmol,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VL。若将等质量的这种铝热剂中的铝粉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6.72L。
(1)铝热剂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2)m、n、V的值各是多少?
将氯气通入含有12.5gNaBr的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8.05g固体,求反应中消耗的氯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