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送人之巴蜀
[明]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简要赏析。(6分)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风花误入长春苑”一句中,“花”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误入”?
(2)诗中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雪景,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入若耶溪【南朝梁】王藉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