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聩:耳聋 |
B.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治:学习,研究 |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踵:跟随 |
D.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诣:前往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 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⑥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安时出身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向他传授《脉诀》,他却认为过于浅显,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辩》《本草补遗》,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 |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 |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 |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 |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造:前往 |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悦服:愉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靡不为之,竟无验竟:竟然 |
B.民自罹之,吾何预焉预:同“与”,干涉、参与 |
C.命亟取,将焚之亟:急速、赶快 |
D.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愆:罪过、过失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无稽之言”和白驴“冤哉”的一组是()
A.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
B.既久,怪诬之说兴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
C.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
D.驱叱鞭箠,亦惟所加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
B.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有之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厮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堂,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12分)
(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遭秋毫无所受。
(2)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有之也。
(3)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4)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日:“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日:“公伤矣!且还营。”永日:“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复南奔不久 |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责备 |
C.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 背对 |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允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永乃发愤读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B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引以为流觞曲水
C深沟固垒,然后图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公伤矣!且还营彼且奚适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 |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3)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