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一袋美元
[俄罗斯]阿列克谢·利特维诺夫
星期五的早晨,莫斯科精神病院。
“大夫,我可以进来吗?”一个微微谢顶,略有些驼背的中年人走进心理科门诊部。
“当然,请进,你觉得哪不舒服吗?”个子瘦高、戴着咖啡色眼镜的大夫不冷不热地问,但并未放下手中的报纸和笔,他正在玩填字游戏。
“不知道。我看人们都来找精神病大夫,所以我也来了。”
“嗯,太好了。那你最好立刻承认自己是精神病。现在有许多人都因为钱的缘故而得了这种病。”他边填字边说。
“哦,上帝,这太可怕了。我正是为钱的事找您来的,大夫。”
“哼,我猜对了吧。你说说看,是怎么回事?”大夫听到“钱”字,立刻放下了笔。
“大夫,我希望你能帮帮我。我前两天拾到了很大一笔钱……”
“钱?一大笔?拾的?有多少?”大夫的脸凑近中年人,镜片后的目光一下子灼灼闪亮。
“一口袋。”
“啊?一口袋!你别激动,慢慢说。”
“我没激动,大夫。请你轻点抓我的手好吗?”
大夫松开了手,扶了扶眼镜。
“一大口袋美元,都是一百元一张的。星期二早晨,我起来锻炼身体,刚一出小区门,就看到地上有一个袋子,拾起来,觉得很沉,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美元。”
“哦,美元!”
“大夫,您把我扣子揪下来了。嗯,是美元,没错,嗯,我就想——”
“打住!我是心理学大夫,来猜一下。这么多钱,你打算自己留下来,对不?”
“您没猜对。我想,人家会找来的,就在家等了两天,结果没人来。”
“等了两天?你大脑没受过碰撞吧?”
“没有。”
“比如,偶然……”
“您是问,我撞没撞到什么东西上?没有,没撞过,也没让人敲打过。”
“哦,什么也没有,我随便问问。也就是说,你等了两天也没人来要钱。”
“是的。大夫……”
“打住!这次你决定把钱留下来了?”
“不是,大夫。我去警察局问了一下,可他们说已经好久没人来这交钱、找钱了。接着,我就去银行,让他们检验一下,看这些钱是不是假的。”
“太好了。你很聪明,好样的。那么多钱没人要,说不定就是假的。对了,你再想一想,你以前没从高处摔下来过吗?比如马上、房上……”
“从来没有。”
“那太好了。请问你们家族有癫痫病史吗?”
“没有。”
“你肯定吗?比如你的爷爷奶奶……”
“没有。”
“嗯。这就奇怪了。那请你对我说实话,当你用湿手抓电线时有什么感觉?”
“我从来没有用手碰过电线。”
“太遗憾了!那……到了银行后怎么样了?”
“他们说,美元是真的。其中两个工作人员还追出来,问我有多少,愿不愿意和他们兑换——比官方牌价贵50卢布。我说,钱不是我的,不换。他们骂了我句‘神经病’,失望地回去了。我从银行出来,心想算了,现在——”
“打住!让我再猜一次。你终于决定自己留下这笔钱了。”
“自己留下?可这钱不是我的。”
“哎,疯子,现在这些钱在哪?”
“我想来想去,决定给你带来……”
“谢谢!你这人可真不错,还惦记着我……”
“可刚才我走在路上又一想,钱这东西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痛苦和不幸呀。我给你不是害了你吗?我想不如干脆扔了算了。”
“什么?扔了?你真是个十足的傻瓜、笨蛋、白痴、神经病!快说,扔到哪了?你扔到哪了?”
“我站在‘十月革命50周年’大桥上,想把这些钱扔到河里去……哎,大夫,你这是去哪儿?哎?这么快就跑了,你还没听我说完呢,怎么就跑了呢?”他站起身,要追出去,想想又坐下了,口中还在自言自语,“我还没说完呢……我站在大桥上刚要扔,突然过来一个警察,拿着警棍朝我头上打来,我一害怕,就醒了……唉,我最近常做这种梦,不知是怎么了……大夫也没说我是什么病,就跑了,白费了半天劲排队挂号。算了,我再看看别的大夫吧……”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特别写到“‘十月革命50周年’大桥”,这是作者有意识地在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
B.小说中的“病人”和“医生”,都因为钱病得很重,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都是需要救治的人。 |
C.小说中的“病人”是一个正常的人,他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的经历,而医生却有拜金的“病”,这样医生和病人比较,文章有讽刺意味。 |
D.小说以“一袋美元”为题目,“一袋美元”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小说以此了展开故事情节。 |
E.小说中人物只有“病人”和“医生”,作者主要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突出。从情节发展的先后进程中,概括“医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答: 本文安排“自言自语”这一情节作为结尾,结合全文,选择两个角度,谈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李清照传(节选)
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即溃塌之意。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对文中“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过渡到写李清照后半生的艰难生活,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
B.说明缺乏真情的生活了无生趣,即便是以后也曾再嫁,但依然是一只漂泊无依、形影相吊的孤雁。 |
C.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 |
D.“孤雁”既明指李清照,又暗指项羽,说明李清照与项羽有着相同的失意之悲,只能苟安于频遭中伤欺侮的处境之中。 |
对文中引用“白日”之典和“坚城”之典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读者对李清照《祭赵湖州文》一文中这两句的深刻含意有更深入的理解,表明此时的李清照内心无比伤痛之情。 |
B.增强了文章的内在韵味,丰富了文章的底蕴,并以此说明遭遇亡夫一击,李清照已是刚毅不再,唯存庞蕴之女一死之心而已。 |
C.表明了李清照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明诚死得其所的自我慰藉,有赵明诚为国之长城的欣慰,也有无法忍受的痛楚。 |
D.这两句即便是《祭赵湖州文》一文仅存的残句,但也充分说明这篇祭文是发乎真情、饱蘸血泪之作。 |
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能力决定速度
快速发展是一种趋势。在《未来时速》一书的序言里,比尔·盖茨说过:“如果说19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1990年代是注重再造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头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是企业本身迅速改造的年代。”
一个企业要想在十倍速的时代立足,发展速度太慢肯定不行,但一味地追求高速度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把握好快与慢的分寸。对这个分寸的把握就是对速度进行管理的问题。可以说,速度管理,是所有新经济时代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速度只是其中一个,而如果单纯地追求快速,则很少会得到满意的回报。在被研究的80家公司中,有10%的公司在满足某种条件的前提下依靠快速得到了好处,而在另外90%的公司中,有80%的公司并不适合快速发展。
这样的结果一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事实上,对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快速的确能够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受益于速度的公司大多具有以下特征:是大市场的先动者,能建立壁垒来阻挡对手入侵,直接控制启动公司的关键性商业元素。具体地讲,只有在以下条件下,快速才会有效:
入市壁垒。如果对手能通过快速复制进入市场,花很大代价快速冲进市场就显得很不明智。
强大的市场潜能。大的市场(几十亿美元或更多)意味着得到的回报比进入时的消耗要高。
对几个风险因素的操控能力。比如技术的不确定性,标准经常变换,大量现存的竞争对手,核心资源掌握在别人手中等等。合作伙伴很麻烦也是一个障碍。
不过,同时满足所有这三个条件并非易事。技术标准一旦有变,企业的转换成本会非常大,那时企业将进退两难。如果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为竞争对手快速复制,品牌的建设周期大大拉长。此外,当企业要进入一个容量有限的市场时,就完全没有必要追求快速。
仔细研究一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激烈竞争的最终胜出者往往是那些善于把握节奏,快慢得法、张弛有度的公司。微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赖以攻城略地的所有产品技术或服务并没有一项真正属于微软的独创,但它一旦它看准了某一方面,便总是能蓄势而进,后发制人。
其实,快与慢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企业是否已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即使能享有繁荣,这种繁荣也一定不能持久。
(选自2008年1月《科学大观园》,有删减)对“速度管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速度管理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公司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
B.速度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把握发展快慢分寸的管理模式。 |
C.速度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谋求快速发展以独霸市场的策划管理过程。 |
D.速度管理是防止企业发展过快引发经济问题的一种管理模式。 |
不属于受益于速度的公司所具有的特征的一项是
A.能锁定客户,将对手排除在外。 |
B.市场潜能足够大。 |
C.行业技术标准确定。 |
D.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优良。 |
下列解说或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同时满足所有这三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是指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大量现存的竞争对手,核心资源掌握在别人手中。 |
B.“入市壁垒”就是阻止对手通过快速复制进入市场以占领市场份额。 |
C.微软的过人之处就是产品的技术或服务均属独创。 |
D.在被研究的80家公司中,90%的公司不适合快速发展。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速发展是一种趋势,谁快速进入市场,谁就在市场中占了先机,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B.市场容量越小,公司的发展越慢;市场容量越大,公司的发展越快。 |
C.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企业就能快速发展。 |
D.品牌建设需要时间,盲目求快往往适得其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温带地区,雨、热、先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
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一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于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们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公元1206年)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压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33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一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殖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lo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划区固定(皇家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选自2001年7月25日《中国青年报》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的原因是()
A.第二段中“光照没有变化……部分年份还偏高”所表述的。 | |
B.人们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 | |
C.自然和人为两种。 | D.人口增加 |
“元素不能循环”是因为()
A.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 | B.土壤损失严重。 |
C.损失而又不能补充氮素。 | |
D.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 |
对本文写作目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必须治理好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环境。 |
B.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 |
C.必须控制该地的人口增长。 |
D.浑善达克生态恢复从解决“人为问题”人手。 |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认为“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
B.欲治理沙地和沙尘暴,必须从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人手才能治本。 |
C.减少该地区的人口。 |
D.使生态系统的功能正常实现,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关于第四维的概念经常被认为是很神秘、很值得怀疑的。我们这些只有高度、宽度和厚度的生物,怎么竟敢侈谈什么四维空间呢?从我们的三维的头脑里能想出四维的情景吗?
的确.我们想象不了出现在三维空间背景上的四维物体是什么样子.正如同我们不可能将一个三维物体压进一个平面那样。当然我们确实可以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三堆的物体来。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一个三雏物体压进了一个平面,然而,这种压法是用几何投影的方法进行的。同样,我们可以说,尽管不能把一个四维物体压进三雏空间.但我们能够讨论四雏物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不过要记住,四维物体在三堆空间的投影是立体图形。正像三维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是二维图形一样。
但是。只要再思考一下,你就会意识到.把第四个方向看得太神秘是毫无必要的。事实上.有一个我们几乎每天要用的字眼.可以用来表示.并且也的确就是物理世界的第四个独立的方向.这个字眼就是时间,所有的实际物体都是四维的:三维属于空间.一堆属于时间。从这个新观念出发,一个四雏正方体就是一个存在了一段时间的三堆立方体。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中的“维”是指方向。
B.文中的“二维”是指高(长)、宽.即平面是二维的。
C.文中的“三维”是指高(长)、宽、厚,即立体是三维的。
D.根据B、C提供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点”是“一维”的。第一段的意思是 ( )
A.四维空间很神秘的说法是错误的。 | B.人类尚不具备探讨四维空间的条件。 | C.人类的三维头脑不能想象出四维的情景。 | D.人类的思维障碍造成了四维空间的神秘化。 |
“看得太神秘”是指 ( )
A.宇宙中还有未被发现的第四维。 |
B.宇宙中是否有第四维存在是不可知的。 |
C.作为第三维空间中的人无法认识第四维。 |
D.“第四维”概念的提出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不相符。 |
下列说法与文意吻合的一项是 ( )
A.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三维空间,这一空间之外还有一个未被认识的四维空间存在。 |
B.我们所处的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四维空间,我们所知的三维体实际上都是四维体。 |
C.所谓四维空间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D.由于人们暂时还未发现第四维,便用“时间”来代替第四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不断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静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了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刺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水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医。科学家认为.水中 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剂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都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合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葙来减少舍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同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l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l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已经获得成功的试验,在清洁地下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泄露会造成地下水溺污染·其根本原
因是 ( )
A.进入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有窨人体。 |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 D.水溶性强.不亲合土壤·难分解。 |
对。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些”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的影响。 |
B.“这些”指曾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所认为的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
C.“麻烦的事”指由于甲基叔丁基乙醚有毒性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D.“麻烦的事”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深水层的地下水资源的必然性。 |
不属于“巨大的代价”所指的内容是 ( )
A.已经对地下饮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
B.使人们希望呼吸清洁空气的追求落空。 |
C.为解决水污染耗费大量人力资金。 |
D.水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还很难。 |
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
法。
C.pmi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乙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