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小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直径1cm)各20片放入富含CO2的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上浮的叶片数目,结果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B点条件下叶片可进行光合作用 |
| B.A点、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 C.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 D.光照前,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叶片放黑暗处清水中待用 |
下列为某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一段DNA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
|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 A.3000个和3000个 | B.1000个和2000个 |
| C.2000个和4000个 | D.3000个和6000个 |
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
A.m、1/n B.1/m、n C.m、1 D.1、n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
|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