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注:1.投资率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20%左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5%。
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简单讲就是每增加1元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元钱。是反映投资效率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国家、企业应如何作为。请参考范例,完成下列表格。(1 0分)
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4)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关系。
为实现“中国梦”,习主席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青少年在“圆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瓷器是代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之一。享有“东方艺术”美誉的福建德化陶瓷在陶瓷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在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德化陶瓷产业面临着如何延续历史文脉、提升产品文化含量、加快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挑战。专家们指出,迎接这一新挑战尚需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企业或政府任选一个角度,针对材料中专家们指出的问题提出两条解决措施,并简要说明理论依据。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年份 |
农村居民家 庭恩格尔系 数(%) |
农村居民国 内旅游人均 消费支出(元) |
国内旅游 收入(亿元) |
国内旅游收 入占GDP的 比重(%) |
2008 |
43.7 |
275.3 |
8749.3 |
2.8 |
2009 |
41.0 |
295.3 |
10 183.7 |
3.0 |
2010 |
41.1 |
306.0 |
12 579.8 |
3.1 |
2011 |
40.4 |
471.4 |
19 305.4 |
4.1 |
2012 |
39.3 |
491.0 |
22 706.2 |
4.4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主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二: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礼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科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2)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理由。
(3)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追求利益最大化。”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图为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表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并说明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