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拔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也 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多样性,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 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主观意识的参与
②要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具体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集中体现了 ( )
| A.古人的思想僵化,缺 乏创造性 |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
| 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D.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下列能够反映这 一民族品格的是 ( )
①昭君出塞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国 ④派出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要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
| A.勤劳勇敢 | B.自强不息 | C.团结统一 | D.爱国主义 |
每当中华民族面对重大困难时,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显出来。面对特大震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这说明 ( )
| 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
|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 C.文 化的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
|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第6-7题:
6.所谓“求同存异”就是 ( )
A.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寻求共同点,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只接收相同的文化,排斥不同的文化
C.在相同的文化中找出不同的特点
D.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7.所谓“兼收并蓄”是指 ( )
A.全面接纳和吸收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 脉相承
D.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