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 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
|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 |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
| 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
|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 |
| 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
| 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
| 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
|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T)和光照强度(L)影响。下图表明植物在三种不同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请分析在-5℃~0℃和20℃~30℃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5℃--0℃ |
20℃--30℃ |
|
| A |
T和L都是限制因素 |
T和L都不是限制因素 |
| B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T不是限制因素,而L是限制因素 |
| C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 D |
T不是限制因素,而L是限制因素 |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
下图为渗透作用的两组实验(A代表某种低浓度蔗糖溶液,B, C代表两种高浓度蔗糖溶液)。开始时如图一,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 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烧杯中液面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两漏斗中B、C的浓度相等
C.图一A溶液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二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状况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40g·L-1 |
|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
| C.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范围内,细胞壁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
| D.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