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表所示的处理。二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分组 |
甲 |
乙 |
丙 |
处理 |
不做任何处理 |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
切除胸腺 |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要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 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偏高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
下列细胞学的有关内容,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参与光能的吸收 |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参与ATP的合成 |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参与信息交流和识别 |
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参与物质跨膜运输 |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Y或AaXBY,Ⅲ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III3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I1和I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I4
D.Ⅳ1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l/60000和1/200
某种蚊子具有杀虫剂(如DDT)抗性基因RR和RS,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下图表示某地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1968年停止喷药后,单位空间内三种基因型蚊子的个体数量。据图可推断
A.在1967—1968年间,基因型为RRRS的蚊子最可能存活下来 |
B.自1968年停止使用DDT后,RRRR基因型的存活几率下降 |
C.1968年,RS的基因频率大于RR的基因频率 |
D.停止使用DDT后若干代后,RR基因将从种群中消失 |
下列图表为浆细胞中抗体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及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a、b、c、d表示细胞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R型肺炎双球菌没有细胞器a |
B.抗体形成过程中在b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
C.表中细胞器甲、丙分别是d、a |
D.浆细胞中a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