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建议学生书包加四轮》( )
①是对教师劳动的表扬
②是对违背教育规律现象的批评
③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能从实际出发的现象
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自古逢秋悲寂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①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客观和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善德之美被发现,虽然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她们在奉献爱心的一瞬间,却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照亮了一座城市。我们之所以要高度弘扬美德,是因为它()
A.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证 |
B.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
C.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201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