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禽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已诛死,汝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暑炽,非病者宜,卿可来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辞,不许。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抱求署字案:案卷
B.人久弛纵,一旦束以法遽:立即
C.文炳,不许辞:推辞
D.吾不为国死边恨:怨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董文炳处事机智的一组是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
③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   ④穷寇可以计擒
⑤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               ⑥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初为官时,因其年轻,同事都轻视他,但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B.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他建议世祖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危险的、有疑心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C.李璮在济南反叛,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劝降大将田都帅,并活捉李璮;又率亲军安抚百姓,山东得以安宁。
D.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世祖没有同意,并接来上都治疗。后来文炳病情复发,世祖又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
(2)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孙膑》)
(4)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荆轲》)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学士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直南书房,以忧归。服除,迁洗马,历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五十九年,授刑部侍郎。寻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调户部。疏言:“浙江衢州,江西广信、赣州,毗连闽、粤,无藉之徒流徙失业,入山种麻,结棚以居,号曰‘棚民’。岁月既久,生息日繁。其强悍者,辄出剽掠。请督抚慎选廉能州县,严加约束。其有读书向学,膂力技勇,察明考验录用,庶生聚教训,初无歧视。”下督抚议行。
八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改称办理军机处。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於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十一年,疏言:“诸行省例,凡罪人重者收禁,轻者取保。独刑部不论事大小、人首从,皆收禁,累无辜。请如诸行省例,得分别取保。刑部引律例,往往删截,但用数语,即承以所断罪;甚有求其仿彿,比照定议者:高下其手,率由此起。请敕都察院、大理寺驳正;扶同草率,并予处分。”命九卿议行。
乾隆三年,上将临雍视学,举古礼三老五更,咨鄂尔泰及廷玉。廷玉谓无足当此者,撰议以为不可行。四十三年,上撰三老五更说,辟古说踳驳,命碑辟雍。五十年,复见廷玉议,以所论与上同,命勒碑其次,并题其后,谓“廷玉有此卓识,乃未见及。朕必遵皇考遗旨,令其配享。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玉一人而已。
【注】①首从:首犯,从犯。②踳驳:舛谬杂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督抚慎选廉能州县:下诏命令。
B.改称办理军机处:随后。
C.始得政事:准备。
D.命碑辟雍:雕刻。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B.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C.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D.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廷玉历任多职,职位晋升很快。他考中进士之后,做过庶吉士,后入值南书房,不久又升为洗马,历任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
张廷玉对于管理百姓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对于“棚民”,他认为应该严加约束,对这些人中愿意读书学习的,体力智勇双全的,可以察明考核予以录用。
张廷玉处理政务周密敏捷,勤奋慎重。在办理军机处任职时,各项规章制度均由张廷玉拟定,他还上书皇上,请求对刑部草率审案者给予处分。
张廷玉有远见卓识。乾隆三年,清高宗打算仿古制行三老五更之礼,张廷玉认为不可施行,几十年后,清高宗再次看到张廷玉以前的奏议,认为他发表的评论与自己的相同。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有求其仿彿,比照定议者:高下其手,率由此起。
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白之异:诧异、惊讶
B.与吴筠善:友善
C.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D.进止仍有风范进止:进退举止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 轼 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
B.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坐:犯罪。
C.以诗托讽讽:讽刺。
D.以虞水之再至虞:戒备。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 ③消:病名,即糖尿病。 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通弟轶,亦素好事 从:堂房(亲属)
B.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约定时日
C.乃守于狱系:联系
D.以病上书乞身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B.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C.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D.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B.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C.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D.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计17分)。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丰富
B.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认为、品评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冠:位居第一
D.然闻至,咸自矜持信:书信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