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人对“房子”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会想到它……”一曲《我想有个家》唱出了多少人对房子的渴望。
材料二 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抢网签、抢交税,2013年3月楼市一派繁忙,数字印证了这一图景。山东省7市2月、3月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量增幅均超过一倍。尽管3月交易量大增有2月适逢春节因素,但记者查阅相关数据,今年增幅之大为往年同期所未见。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大家对房子的那份渴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中国人对房子有这般“渴望”的独特现象。
在能源保和环压力下,以节能、环保、安全为主导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1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催生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政府拟投资1000亿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北京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最高可达12万元。奇瑞、长安、比亚迪等我国自主品牌厂家通过艰苦攻关,使其成本比国外知名品牌还低,并且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以比亚迪F3纯电动车为例,每百公里行驶耗电12度,成本6元。而其原形汽油车每百公里耗油8升,成本约55元。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寿命2000次,能行驶60万公里,使用10年。虽然目前售价比传统汽车售价高出50﹪以上,但大家依然对新能源汽车充满了期待。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流行趋势的原因。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面对“城市病”的新课题,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传递着低碳、环保、和谐的共同追求,升华了城市发展理念。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表
时间 |
货币政策 |
调整原因 |
2007年12月 |
由“稳健”转向“从紧” |
经济存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 |
2008年11月 |
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 |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放缓 |
2010年12月 |
由 “适度宽松”转向 “稳健” |
基本走出金融危机冲击的阴影,保持物价的稳定 |
2011年12月 |
继续“稳健”转向略微从紧 |
适当减少货币流量,降低通胀风险,稳定经济 |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运用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弘扬雷锋精神,对今天的中国,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在雷锋精神指导下,我们社会将重建诚信环境,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市场经济也才能健康发展。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我们个人将更斗志昂扬,获得幸福和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意见》中观点的合理性。
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零花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钱打交道。同样是高中学生,由于消费观不同,对待金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在人类社会中,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如高尚的人格、真诚的友谊、亲情等,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第二小组收集到本班王同学以下有关材料:
8月份家庭收入 |
8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8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
||||||
父亲工资 |
母亲工资 |
生日请同学吃饭 |
同学互送礼品 |
买个性化服饰 |
买MP3 |
自己伙食费支出 |
向父母要 |
向别人借 |
700元 |
500元 |
150元 |
60元 |
100元 |
300元 |
220元 |
600元 |
230元 |
(1)如果就上述材料请你参加讨论,结合经济生活中相关货币理论知识,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
(2)如果就王同学的消费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