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 B,中国佛教协会组织“中国梦”学习研讨活动。与会法师纷纷结合 自身学习体会,从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宏愿出发,阐述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 及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更大贡献的愿望。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教义与社会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宗教已成为联系信教群众、服务社会的政治组织
③宗教界人士能将爱国与爱教有机结合起来
④宗教界人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
A.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首要标志 | 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C.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D.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充分展现 |
某校通过举办“花开的声音”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④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