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①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辛弃疾收复中原的主张,始终不被南宋朝廷采纳。他一直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无法施展北伐的抱负。四十岁那年,暮春时节,他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置酒为他饯行,他写了这首词。②长门事:西汉的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佳期”却迟迟未到。③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此部分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抒写对春天的追问和要求,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作者说“闲愁最苦”。从全词看,“闲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最苦”?
词的下片提及“长门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在感情基调上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
,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1082)九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
答:“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