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
“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
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应邀来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到访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与当地大学和高中的年轻人探讨教育的力量。此次访问聚焦文化交流与教育,以增强中美之间的信任。材料表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
B.旅游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决定性影响 |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D.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2014年 6月27日零点,《变形金刚4》在中国内地全面公映,24小时之内拿下近2亿票房,创造了中国影史上全新的票房纪录。近年来,从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文化,再到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电影文化,无一不体现着美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人士表示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化渗透,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形成
③必须警惕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美国文化促进了各国文化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