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杭州市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路”建设,在路两旁的广告灯箱上,既有“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改节”等古训,也有“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等格言。市委书记说,我们就是想通过一点一滴的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表明:

A.人们对文化的感受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氛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2月3日,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北京上演,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而激动,更为这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传统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

A.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源泉 B.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目标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扬州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产生了徐兆华、李彬、王文华、吉文秀……一批又一批“扬州好人”,他们的感人精神相继走上央视《道德观察》栏目,在全国观众中产生强烈共鸣。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具有同步性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