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岛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 B.相对高度至少达2500米 |
C.天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该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最可能是
A.橡胶、茶叶 | B.亚麻、羊肉 | C.稻谷、棉花 | D.小麦、甜菜 |
读图1,圆圈表示台风中心,直线表示北半球M点所在的纬线,回答1~2题:若台风沿东西方向由实线Ⅰ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Ⅱ的过程中,M点的风向变化是
A.由东风转变为西风 |
B.由西风转变为东风 |
C.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
D.由西北风转变为东南风 |
南半球发生的强热带气旋数量明显比北半球少,主要原因是
A.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 B.北半球海水温度高 |
C.北半球洋流类型丰富 | D.南半球海岸线比较平直 |
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图甲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乙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7~8题。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A.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
C.地势低洼且起伏小,易受洪涝影响 |
D.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
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14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春旱、寒潮、沙尘暴 | B.寒潮、台风、沙尘暴 |
C.春旱、暴雪、沙尘暴 | D.洪涝、寒潮、泥石流 |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四川盆地 | B.云贵高原 | C.东南丘陵 | D.华北平原 |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3-4题。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
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
读图,完成1~2题。如图所示,土石崩塌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暴雨 | B.泥石流 | C.滑坡 | D.地震 |
图示现象发生后,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取走赌塞河道的土石 |
B.可在土石坝的基础上,建设水库 |
C.开挖新的河道 |
D.疏散下游两岸的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