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题。1960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 
|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高于2000年 | 
| C.人口已出现负增长,为现代型增长类型 | 
| D.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并出现负增长 | 
.1970~2000年, 有关我国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 B.死亡率明显下降 | 
| C.出生率总体下降 | D.为“高低高”模式 | 
读“木桶效应 (组成本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问题。
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 B.森林 | C.淡水 | D.矿产 | 
如果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大小关系是()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原因。下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完成问题。
图中反映的X洲可能是()
| A.大洋洲 | B.欧洲 | C.非洲 | D.拉丁美洲 | 
现在,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本国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 | 
| B.制造加工工业发达,工作机会多 | 
| C.石油收入大增,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 
| D.该国稳定繁荣,周边地区动荡不安 | 
下表为是某四个国家某一年份的人口变动数据,据此回答题。
|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 人口出生率(%) | 2.9 | 2.6 | 2.4 | 1.3 | 
| 人口死亡率(%) | 2.3 | 1.2 | 1.0 | 1.1 | 
| 自然增长率(%) | 0.6 | 1.4 | 1.4 | 0.2 | 
| 人口迁移率(%) | -0.2 | -0.1 | 0.1 | 0.2 |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型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四个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丙、丁两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正确的判断是()
| A.丁国老龄化严重,利于经济发展 | 
| B.丁国青壮年及社会负担重,不利经济发展 | 
| C.丙国人口增长快,资源环境、经济压力小 | 
| D.丙国人口增长慢,经济发展快 | 
2011年11月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3),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4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4中的环节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 A.开垦沼泽 | B.开发水能 | C.保护雨林 | D.退耕还湖 | 
中国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图1为“某气象卫星云图”。 图2 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读图完成问题。
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与图1所示的气象灾害属于同类的是
 ①干旱②滑坡③暴雨④地震⑤寒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 A.洪涝 | B.台风 | C.泥石流 | D.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