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举措。读“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碳循环过程 |
B.控制④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 |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
D.⑥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 |
图示碳循环过程启示我们应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获得绿色能源 |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 |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
D.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 |
图5为某区域同等规模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读图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B.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 |
C.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 |
D.环境人口容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图4为位于我国石林景区的著名景点“阿诗玛”。读图4,回答第9题。
该景区
A.石灰岩广布,气候暖湿,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土层薄、土壤贫瘠,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
C.地貌是由地壳的上升运动、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
D.此景观最佳观赏位置为在视野开阔处远望 |
图3为我国某工业区的生产流程模式图。据图判断该工业区
A.主导工业部门是采掘工业 | B.区位选择属于动力导向型 |
C.已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 D.基本实现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
图2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读图2,回答5—7题。图中
A.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 |
B.乙—丙体现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图示洋流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 |
D.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
丁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为
A.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畜产品大量出口 |
B.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机械化水平高,耕种、放牧、休耕进行轮作 |
D.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地球上某种资源的分布。若人类不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将可能会出现
A.海水升温,溶解二氧化碳减少 | B.两极冰川融化,山地雪线下降 |
C.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加剧 | D.全球气候变干,物种减少 |
图1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1,回答第3、4题。图示地区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 | B.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
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 | 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
当前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
B.乙地受锋面影响,阴雨连绵 |
C.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 |
D.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