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行为为人口离开原住地,在目的地做较短时期的停留, “迁移”行为为离开原住地,在目的地长期居住,并完全融入目的地的生产系统和社会网络。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一般会经历若干个阶段:①乡—城流动 ②城—城流动 ③乡—城迁移④城—城迁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上述阶段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③④② |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由于难以确定,所以对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没有什么意义 |
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
C.是指在生态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环境承载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D.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
2009年9月8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八大特征》这一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征: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拉力”;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
①土地数量和质量
②政治中心的所在地
③家庭和婚姻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北京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是
①北京地区的噪声污染小
②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
③北京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
④北京地区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房价问题一直是城市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单位:元/平方米),回答问题。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
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
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捷 |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
图10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有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的曲线,回答问题。若图10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
B.17小时~19小时20分 |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
若图10表示的是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下图示意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图完成问题。关于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轴”相交处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华北平原上的铁路枢纽 |
B.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
C.位于大河干、支流交汇处 |
D.有色冶金工业发达的传统工业中心 |
沿“西北轴”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向内陆逐渐增大 |
B.降水量向内陆逐渐增大 |
C.自然带符合纬度地带性规律 |
D.地跨黄河、长江、塔里木河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