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分析,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诊断2号个体是否为杂合子,可将致病基因的DNA片段用______________作标记制成探针进行检测。为获得大量致病基因,通常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该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有________酶,扩增的前提是要有一段该致病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 。
(2)若该病会导致病人免疫力下降,治疗需要大量的抗体。临床使用的鼠源性单抗(一种单克隆抗体)是用经过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 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 和抗体检测,再经多次筛选、培养即可提取出大量鼠源性单抗,鼠源性单抗具有特异性强、__________,并可在体外大量制备的特点。
(3)若5号个体在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发生了 ,还可能是人体产生了能与鼠源抗体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使鼠源性单抗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4)目前,研究人员可应用____________技术,改造鼠源性单抗分子的结构,降低人体对鼠源性单抗的免疫反应。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分泌 腺体 |
激素 名称 |
不缺碘人群 激素含量 |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
|
补碘前 |
补碘后 |
|||
甲状腺 |
甲状腺 激素 |
正常 |
降低 |
正常 |
垂体 |
A |
正常 |
B |
正常 |
(1)表中A是,B表示。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 ,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 。
(2)图乙中的②表示 ,它的形成与 有关,物质③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 。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 ;② 。
自交不亲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请回答:
(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特点。
(2)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图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规律:
①将基因型为S1S2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若将上述亲本进行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②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结合示意图说出理由:。
③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M成功导入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体细胞,经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株。如图,已知M基因成功导入到II号染色体上,但不清楚具体位置。现以该植株为父本,与基因型为S1S2的母本杂交,根据子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M基因的具体位置。
a、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
b
(3)研究发现,S基因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蛋白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