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图示意2007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回答小题。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 B.南方地区 | C.沿海地区 | D.西部地区 |
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 B.产业结构 | C.气候因素 | D.人口密度 |
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A.涨急时刻 | 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
C.落急时刻 | 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 |
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A.向上游移动 | B.向下游移动 |
C.在原地不动 | 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 |
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 B.沿岸暖流 | C.地形 | D.夏季风 |
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 B.②处为山脊 |
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
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 B.②处易出现锋面 |
C.③处降水较多 | D.该地区天气晴朗 |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沉积 |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读2013年10月4-12日,某天气系统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A.由正西转向西北 | B.由东南向西北 |
C.由西北转向东北 | D.由西南向东北 |
该天气系统可能是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2013年7月,新疆伊犁州昭苏县连续发生数场冰雹灾害,受灾面积达11.55万亩。当昭苏县遭遇强冰雹天气袭击时,正在阿克苏市采访的记者感受到了6-8级西南风,则阿克苏市位于昭苏县的
A.东南方 | B.西南方 |
C.东北方 | D.西北方 |
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与各地自然环境特征一致的是
A.A点和B点的纬度相同,气候特征相似 |
B.A和B点的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不同 |
C.从D到E地势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增加 |
D.从C到B自然带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差异 |
一架飞机从B点上空于地方时12:00出发向北飞行,3小时后到达C点上空,则
A.飞机始终看见太阳位于头顶位置,飞行距离约为3 330千米 |
B.若另一架飞机以相同的速度从D点上空沿纬线向E点飞行需要6小时 |
C.若另一架飞机以相同的速度从A点上空沿最近路线向E点上空飞行需要9小时 |
D.飞机从A点上空开始沿最近路线向E点上空飞行,其飞行方向为一直向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