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1)据材料分析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 地区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土层冻结期 |
年降水量 |
| A地区 |
一20℃ |
21~22℃ |
8个月 |
600毫米 |
(1)指出图中①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3分)
(2)分析图中A处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5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示地区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3分)
材料一:图14为某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A地区和B地区均为著名的茉莉花产地。茉莉花为亚热带多年生常绿灌木,喜高温,不耐寒,气温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6-10月为花期。
(1)指出A地区和B地区自然植被的异同点。(3
分)
(2)简述图中O~C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3)比较A地区和B地区茉莉花生长的不同气候条件。(5分)
图13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12分)
(1)在海边兴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4分).
(2)港口用电,计划在C处或D处利用水力发电,你认为建在哪一处更合理?试分析原因。(4分)
(3)规划在E或F地建一个石化工业区,哪一个更为合理?试分析原因。(4分)
(共6分)某校(100ºE)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左下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右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
(2)乙图中反映9月23日影长的点是 ,反映6月22日影长的点是 。
(3)在日期③时,该小组所在学校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4)该学校纬度大致是 。
| A.21.5ºN | B.21.5ºS | C.45ºN | D.45ºS |
甲、乙两图为不同海区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局部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问题。
(1)甲图位于半球,乙图位于半球。
(2)根据寒暖流定义判断,甲图中的洋流是流,乙图中的洋流是流。
(3)甲图中的洋流一般分布在大陆岸,乙图中的洋流一般分布在大洋部。
(4)若甲图位于太平洋,则该洋流的名称是,若乙图位于大西洋,则该洋流的名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