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在探究时都要反复进行多次,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B.伏安法测电阻 |
C.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D.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如图,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30mA.50mA.70mA,则电流表()
A.A4的读数是50mA;
B.A4的读数是70mA;
C.A5的读数是80mA;
D.A5的读数是30mA。
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1]
水 |
4.2×103 |
干泥土 |
0.84×l 03 |
冰 |
2.1×103 |
铜 |
0.39×103 |
煤油 |
2.1×103 |
铅 |
0.13×103 |
水银 |
0.14×103 |
沙石 |
0.92×103 |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必须用风扇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下列四个简化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在机械制造中,对于齿轮、轴承等易磨损器件进行渗碳处理(就是在高温下,让碳分子渗透进入钢的分子中去,以加强钢材的耐磨性能).对于这一工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碳分子渗透”就是扩散现象,说明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B.“碳分子进入钢分子中去”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
C.“碳分子进入,加强钢材耐磨性”说明碳比钢材强度大 |
D.“在高温下”说明高温条件能加快分子的运动 |
在我国许多地区采用火力发电,在火电站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
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
C.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
D.机械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