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国际上衡量工业化水平经常采用人均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
发展阶段 |
人均生产 总值(美元) |
非农增加值 比重(%) |
非农就业 比重(%) |
城市化率(%) |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 |
600 |
65 |
20 |
10 |
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 |
1200 |
80 |
50 |
30 |
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
3000 |
90 |
70 |
60 |
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 |
4500 |
95 |
90 |
80 |
我国城市化率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①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开始减弱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松弛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A.1995年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变慢 |
B.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
C.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后期应该具有的均值 |
D.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中部的城市化率依次递减 |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面积大小 | B.城市人口总数 |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D.城市人口比重 |
下表为2010年浙江、海南、青海、河南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省份 地理要素 |
① |
② |
③ |
④ |
>65岁人口比重 |
9.3% |
7.8% |
6.3% |
7.6% |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 |
6:54:40 |
29:30:41 |
11:55 :34 |
14:58:28 |
人口年均增长率 |
1.53% |
0.98% |
0.83% |
0.16% |
城市化率 |
62% |
49.1% |
44.7% |
48% |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城市或乡村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功能主要由生产、流通、服务等产业部门来执行。这些部门要维持下去,必须赚得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它的各项经营开支。我们把这种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若甲、乙、丙均处在平原地区,且人口密度甲>乙>丙,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
A.甲地最大 | B.乙地最大 | C.丙地最大 | D.不确定 |
下列关于城市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区 |
B.中心商务区主要特征是零售商业欠发达 |
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的原因是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的利用主要取决于付出租金的高低 |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读我国某市2012年人口统计数据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市人口负担系数约是
A.33.8% | B.66.8% | C.22.3% | D.48% |
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该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劳动力供应充足②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③延缓经济发展速度④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