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国际上衡量工业化水平经常采用人均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
发展阶段 |
人均生产 总值(美元) |
非农增加值 比重(%) |
非农就业 比重(%) |
城市化率(%) |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 |
600 |
65 |
20 |
10 |
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 |
1200 |
80 |
50 |
30 |
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
3000 |
90 |
70 |
60 |
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 |
4500 |
95 |
90 |
80 |
我国城市化率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①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开始减弱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松弛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A.1995年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变慢 |
B.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
C.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后期应该具有的均值 |
D.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中部的城市化率依次递减 |
读下图,回答。如果要在该城市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a![]() |
B.b地 | C.c地 | D.d地 |
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状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a地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
C.c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建高级住宅 |
D.![]() ![]() |
城市中的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③为了寻求便利的交通条件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城市空间结构的各功能区中:早晚人口流动较大、昼夜人口差异最大的功能区是
A.郊区 | B.住宅区 | C.行政中心区 | D.中心商务区 |
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
A.依据土地面积测算 | B.依据工业生产测算 |
C.依据淡水资源测算 | D.依据粮食生产测算 |
关于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
B.地区经济越发达,其合理人口容量就越小 |
C.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与其合理人口容量无关 |
D.合理人口容量是指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