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 B.收回利权运动 |
C.实业救国 | D.不缠足运动 |
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突出特点。其中,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 )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与巩固 |
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
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
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 |
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
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
A.应用性技术 | B.农作物良种 |
C.手工业产品 | D.书画艺术品 |
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城的联系 |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
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
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到:“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昭君出塞( )
A.是为了个人幸福 | B.不畏艰险的精神可嘉 |
C.敢于挣破封建牢笼 | D.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