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