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松江第一张土地证》,其中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等字样,它可以作为研究哪一事件的一手史料
|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
|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
|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
|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
|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
|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
| 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
|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
| 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