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松江第一张土地证》,其中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等字样,它可以作为研究哪一事件的一手史料
|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
|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
|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
|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
18世纪时期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组织形式 | B.内阁与君主的关系 | C.成员构成 | D.权力大小 |
以下有关英国内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两党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
| B.首相由对国王负责发展成为需对议会负责 |
|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
| 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最能说明此材料所反映英王地位的是:
| A.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 B.英王是“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
| C.英王与议会分权并相互牵制 | D.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