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其他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的主张是
A.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B.组建超国家的世界政治联盟 |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D.多角度理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C.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天气预报 |
1856年 |
1873年 |
1939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无线电 |
1896年 |
1909年 |
1928年 |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