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存天理,灭人欲”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 )
A.《共同纲领》失效后 |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
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 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
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60周年。中俄建交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一大片” |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
B.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