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贡献。”这句话是指( )
| A.苏东剧变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 B.没有苏东剧变就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
| C.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
| D.苏东剧变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转过来的革命,居然是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 |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
|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
| C.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危机 |
| D.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
1811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宪政制度确立 |
|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 D.国王掌控财政权 |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最能表明
| A.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
| B.该案体现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
| C.该案违背了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
| D.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
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 A.颁布“解负令” |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
|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 D.设立“四百人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