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
| B.“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
| C.“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
|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 B.没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 C.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
| D.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 A.①③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③④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华民国约法》 |
| C.《中华民国宪法》 | D.《共同纲领》 |
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借用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语的真实意图是
| A.反清复明 | B.反满兴汉 |
| C.反对封建统治 | D.反对民族压迫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资政新篇》 |
| C.《南京条约》 | D.《天朝田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