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
B.“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
C.“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
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君主专制的减弱 |
C.儒学地位的提高 | D.世家大族的出现 |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孔子 | B.韩非子 | C.老子 | D.墨子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明人吴讷说:二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干今兰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 |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
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