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之所履履:踩 |
B.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 |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对待 |
D.族庖月更刀族:众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 B.技盖至此乎 |
C.善刀而藏之 |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依乎天理 | B.因其固然 |
C.为之四顾 |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
C.依乎天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声响,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优美。 |
B.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开来。 |
C.庖丁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
D.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
B.是鲁孔丘之徒与徒:学生 |
C.耰而不辍辍:停止 |
D.丘不与易也易:交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津焉亦已焉哉 |
B.是鲁孔丘之徒与恐年岁之不吾与 |
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子路行以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翻译句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
B.十三能织素素:白绢 |
C.自誓不嫁誓:誓言 |
D.夜夜不得息息:歇止,停息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为诗云尔(2)为仲卿母所遣(3)其家逼之(4)时人伤之
A.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相同。 |
B.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不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相同。 |
C.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也不同。 |
D.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不同。 |
对原文画线诗句的含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①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翻译:
②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 |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 |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 |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造:前往 |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悦服:愉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靡不为之,竟无验竟:竟然 |
B.民自罹之,吾何预焉预:同“与”,干涉、参与 |
C.命亟取,将焚之亟:急速、赶快 |
D.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愆:罪过、过失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无稽之言”和白驴“冤哉”的一组是()
A.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
B.既久,怪诬之说兴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
C.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若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
D.驱叱鞭箠,亦惟所加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
B.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