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 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用14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若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既有14N,又有15N,则可说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B.将洋葱根尖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经过一次分裂,子代细胞中的放射性会出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C.用DNA探针进行基因鉴定时,如果待测DNA是双链,则需要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单链,才可用于检测。
D.由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知,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进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下列哪项最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染色体共有的组成元素
A.C、H、O、N、P B.C、H、O、N
C.C、H、O、N、Mg D.C、H、O、N、P、S、K、Ca
人体外的氧气要参与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需要经过多少层生物膜
A.6 | B.9 | C.11 | D.12 |
大分子蛋白质能够通过的结构时( )
A.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 | B.细胞膜和液泡膜 | C.选择透过性膜 | D.细胞壁和核孔 |
某细胞能吸收物质Q,下列哪些实验结果能说明细胞对物质Q的吸收是以扩散作用为主的?
①当溶液中Q的浓度低于细胞中Q的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
②只有在有氧时才会发生Q吸收
③物质Q的吸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A.只有①和②能说明 | B.只有②和③能说明 |
C.只有①和③能说明 | D.①②③都不能说明 |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消化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原因是()
A.小肠中的各种消化酶 |
B.消化后的物质才能溶于水 |
C.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