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 
| C.强调“仁”和“仁政” |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 
|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 
|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 
|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从考古发掘和古典作家提供的材料来看,雅典公民大会日常例会的出席人数不过占公民总数的四或五分之一。这主要说明
| A.并非所有雅典人均可履行民主权力 | 
| B.并非所有合法公民均能参加公民大会 | 
| C.雅典民主政治在实践上仍存在许多弊端 | 
|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公民的民主 | 
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一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 D.国家干预政策一一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 
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
| 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 | 
| 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 | 
| 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 | 
| 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 |